上一页|1|
/1页

主题:"单向收费"之辩:真正单向收费离我们还有多远

发表于2007-02-20
新华网北京2月19日电(记者张舵 冯晓芳)一个月来,广东、北京等地移动运营商相继推出免费接听的资费政策,让渴望手机资费“双改单”的广大用户似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然而仔细研究发现,虽然这些方案有所进步,但离消费者的期待还有不少差距。 
 
 
 

“单向收费”之辩

在已出现的各种所谓“单向收费”资费中,最具人气的属北京联通推出的风商务自由型(C网)方案:本地接听无条件不收费;本地主叫0.4元/分钟;本地17911 IP国内长途(不含港澳台)0.1元/分钟;日功能费1.64元。然而这个被运营商称为无门槛、非套餐、自由打的单向收费方案推出后还是引起了不少议论。

记者采访的几位消费者都表示了对上述方案的疑问:外地接听并不免费;近50元的功能费相当于原先的月租费,等同于最低门槛;由于主叫费用高,整体费用并不觉得实惠。中消协法律顾问邱宝昌告诉记者,北京联通推出的新资费政策,给消费者提供了更大的选择,这是值得肯定的,但这一政策距离消费者心中的单向收费还是有距离,我们说的单向收费,就是类似于固话的计费方式,起码在同一运营商的网络内不分地域、不分时段接听免费。

记者注意到,北京联通在2006年5月曾推出过针对C网用户的如意133主叫优惠干线套餐:交133元,接听全免,主叫本地加96531,每分钟0.2元。不少消费者表示,两者比较,或许后者的实用性更强,他们均表示要观察一段时间,再作出是否选用新方案的决定。

教授苏华英认为,从政策角度看,这还是一种套餐,如果是真正的单向收费,按照规定,涉及重大电信价格变化,应该报国家主管部门审批,举行听证会后才能执行。对于老百姓来说,呼吁单向收费的最终目的还是对降低资费的诉求。据了解,上实行单向收费和双向收费的国家大约各占一半,在技术上都是可以实现的。从消费心理角度分析,消费者一般都比较接受主叫付费,被叫免费的计费方式。但对于消费者来说,首要需求是资费下降。

全国单向收费已成大势所趋

单向收费经过社会多年呼吁,终于在今年初开始进入实质运作层面,2月1日,广东两家运营商先后打出新政策,接着一向坚挺的北京市场也开始松动。有消息称,不少省份正在积极跟进。

电信陈金桥分析,回顾中国电信资费  改革的基本路径,大多是先试点,由市场摸索,然后时机成熟了再由政府出政策,单向收费也正按照这样一条轨迹发展。陈金桥说,由于北京联通的政策尚属于一种试点和企业在地区市场的尝试,因此在技术上还有局限性,还不具备全国统一实施的能力。这也恐怕是为什么广东、北京两地都只承诺本地接听免费,而无法承诺外地接听也免费的原因所在。

此次与企业力推单向收费形成呼应的是,部门相继坚定表态。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奚国华表态称,2007年将进一步推进电信资费改革,而鼓励移动运营商推进单向收费是工作重点。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价格室主任王学庆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信息产业部将会督促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在全国各地都推出单向收费方案。

陈金桥认为,广东是全国市场竞争最激烈的地区,而北京对全国更具有示范意义,两地的率先动作无疑将对部门下决心起到很大推动作用。

单向收费吹响电信业深入改革的号角

电信资费“双改单”之路已经启动,单向收费不仅将使百姓受益,对电信业深入改革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从产业发展看,单项收费是电信改革新一轮启动的信号,预示着以第三代移动通信(3G)为契机的移动运营牌照将很快发放。在电信业,一家独大的中国移动,占据了新增市场收入的七成左右,其他移动运营商中国联通以及固网运营商中国电信、中国网通均无力与之抗衡。扭曲的市场结构造成长期手机单向收费的“两难”:一方面,中国移动受社会压力,有的动力和空间;另一方面,价格进一步走低严重影响其他运营商尤其是固网运营商的生存和发展。

显然,移动运营商实行手机单向收费对固网运营的打击非同一般,而除了给固网发放移动牌照之外,平衡目前的通信市场结构已经别无他法。使固网运营商获得移动经营准入,显得十分紧迫。政府推动移动运营商实行手机单向收费,也就意味着固网运营商很快可以拿到移动牌照。

其次,借启动3G之机重组优化当前电信运营商竞争格局,也显而易见。虽然市场结构优化的方案尚未正式推出,但是,从手机单向收费,到全业务运营,再到优化电信业竞争格局,似乎已经成为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路径。通过这一路径,困扰我国电信业发展诸多矛盾和问题将逐一破解。而运营商背后的诸多设备制造商,也可能会在部分领域获得市场突破。未来,只有良性竞争的市场格局存在,才能保障资费价格形成机制市场化的实现,到时老百姓的消费诉求才会真正成为“上帝的要求”。
上一页|1|
/1页